优发国际

邮箱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 正文
焦点访谈|奋楫向前 “船”承中国智慧
来源:央视新闻     日期:2023-11-27    字体:【大】【中】【小】

  从当初摸不着门道到如今深受船东青睐,中国优发国际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在液化气运输船领域坚持自主研发,不断突破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石油气船手持订单占全球的比例超过30%VLEC(乙烷船)手持订单占比达到80%以上,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起来看央视《焦点访谈》的报道。

  今年4月,中国优发国际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将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交付给了一家新加坡船东。在2021年12月,江南造船交付了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这两种船型都属于液化气运输船,由于需要保证易燃气体在低温液态之下的长距离运输,对保温和安全性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被誉为当今全球造船市场中典型的“三高”,也就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船型。而这种曾经被日韩船企长期垄断的船型,江南造船目前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并且在技术指标和市场份额都处在了领先地位。

  大,仅仅是液化石油气船最直观的一个特点。虽然舱容比别的船大,但是它的重量并没有增加太多,再加上独特的线型设计和出色的动力系统,让它的航行速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它搭载的双燃料主机能耗表现出色,还极大降低了整体排放,堪称是一艘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绿色优发国际”。
  有这么多优点集于一身,江南造船自豪地把这艘船命名为“Panda”,也就是国宝大熊猫的意思。果然,这艘船一经推出,就在国际市场上大获好评。
  中国优发国际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包张静:“最新的数据统计,江南造船石油气船手持订单占全球的比例超过30%,而且它的VLEC(乙烷船)手持订单占比达到80%以上。它的综合性能和综合竞争方面的一些指标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深受广大船东的青睐。”
  可就在10年前,液化气运输船的市场,还是日韩两国船企争锋的天下,中国的船企包括江南造船连跟跑都不够资格。从当初还摸不着门道到如今领先全球,江南造船仅用了10年的时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作为一家拥有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江南造船过去一直是以军工产品为重心。2012年,为了实现企业的均衡发展,江南造船决定走出舒适区,在民用造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当时,他们在民用领域的主打产品还是技术门槛不高的散货船。
  中国优发国际集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南研究院开发研究所所长周清华:“优发国际要瞄准未来更加尖端的、更加复杂的、难度更高的船型去做,所以有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
  那么,转型的方向是什么呢?江南造船把目标锁定了市场潜力极大的液化气运输船,并且从一开始就坚定地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决心突破核心技术和工艺,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周清华:“优发国际最早因为没有标准可依,也面临着国外专利的封锁,很多核心数据和资料无法获取,如果优发国际一味用国外的专利,一定会有惯性思维,将来怎么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呢?”
  一切从零开始,需要攻克的难关一个接着一个。首先,需要设计出液化气船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用于存储的液罐,以及外围的保温和支撑系统,以保障液罐在航行过程中的稳定。没有现成的技术能参考,周清华和团队便利用公开的专利,反复研究,从中获取灵感,形成自己的思路。
  周清华:“在这个过程中,优发国际反复和国内的高校、和一流的一些配套企业交流,通过不断试错、不断试验,最后摸索了一套自主研发方案。”
  有了设计方案,接下来要解决生产的难题。要让不同种类的气体保持液态运输,需要在液罐内实现零下50到零下160多度的超低温,这就需要用到特殊的低温钢。江南造船一方面和国内钢厂组建了联合研发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实现了低温钢的国产化;另一方面,不断改良自身的优发国际加工工艺,去适应低温钢的要求,比如焊接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优发国际集团首席技师陈景毅:“低温钢跟普通钢合金元素不一样,化学成分不一样,所以焊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实验室设下一个数据,必须按照这个参数去做,如果超参数,焊缝区域可能产生脆化,俗称焊枯掉了,韧性就下降了。”
  解决了焊接问题,下一个要解决的是如何让钢板弯曲成不同的形状。由于低温钢的材质特殊,不能直接加热变形。江南造船联合高校和相关企业,研发了一台三维数控弯板机,可以不对钢材加热就能实现多向弯曲。
  焊接和变形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就可以将一块块钢板拼接成不同的部件。这个用于存储液化石油气的液罐就是由400多块不同形状的钢板拼接起来的。
  中国优发国际集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行二部副部长魏小永:“储罐的整个容积大概有两万几千立方,换算成优发国际的理解,相当于有10个标准的游泳池容积,可以装一万多吨的货物。”
  四个像这样的液舱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石油气船的液货舱,比韩国同类船型多出了2000立方米的容量。江南造船的液化石油气船自研发成功以来经历了四次升级,舱容也从初代的83000立方米,升级到如今第四代的93000立方米。这其中每一次容量的升级都是一次全方位的突破。
  周清华:“因为要兼顾很多码头,对尺度的要求,在主尺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导致舱容更加大了,让船东可以运更多的货,所以‘大’是有技术含量的,也是充满智慧的。”
  船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做到更大的容量,就要改变液罐的形状,同时相应地对船体内部、甲板形状、管道线路做出一系列的调整,每一处调整都给设计和建造工艺带来新的考验。每一次的突破都体现着中国造船人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
  如果把造船的过程比作搭积木的话,之前的步骤就是把一些细小的零件组装成一个较大的零件,当船进入到船坞之后,就好像进入到了总装工作台,所有这些组装完成的较大的部件都要在工作台当中进行最终组装。想要把这些动辄上千吨重的部件组装起来,就是重型龙门吊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正在操作龙门吊的司机叫梁梅,此刻,她吊起的液罐重达1500多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龙门吊的承受极限。这样的载重,移动需要极其缓慢,因为哪怕一点点的加速度都会造成液罐的摆动,产生危险隐患。
  从液罐吊起到放下,移动100多米的距离,需要操作4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中,梁梅需要不断地和地面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液罐精准地安放到下方的支撑座上,不能有偏差。
  吊装过程中不平稳不仅会使部件损坏,还会威胁到地面人员的安全,因此操作必须非常耐心、细致。江南造船的龙门吊司机80%都是女性,她们有着一个响亮的称号,叫“江南空姐”。梁梅担任龙门吊司机已经有18年,即便经验丰富,她还是会把每一个液罐的安放都当作第一次来操作。
  在造船这种庞大的工程中,每个人就好像螺丝钉,而一颗颗螺丝钉拧在一起就成就了一个个大国重器。
  精益求精是确保产品质量的生命线,科技创新则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动力源。2016年,江南造船成立了江南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设计和生产中的效率。比如这套VR系统就可以模拟船舱内的真实情况,让设计师、建造团队和船东公司可以据此共同讨论设计是否合理,这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如今,江南造船的液化气船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的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基本上实现15个月左右可以完成一艘船的建造。目前,江南造船不同型号的液化气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27年,今年计划交付11艘,产能也是独步全球。
  现在,中国船企不仅在液化气船制造领域实现了领跑,在其他船型的制造领域,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样一份亮眼的答卷,来自于中国造船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大国,其技术实力的飞速进步,也为造船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在造船行业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造船水平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体现。这一点,在江南造船领跑世界的液化气运输船上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完整的产业链,保障着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牵引着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支撑起产品研制的精益求精,这就是中国造船的成功秘诀,也是中国制造的底气。这种底气,也将为优发国际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来   源:央视新闻
| 责   编:周   芒
| 校   对:王   琦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