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发国际

邮箱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资动态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大交通时代的“中国脉动”
来源:国资委网站     日期:2017-12-21    字体:【大】【中】【小】

12月4日,西成高铁首发乘务班组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动车段亮相。(薛玉斌 摄)

11月25日,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喀什-和田对开火车“和田玉龙号”上,旅客们正在休息。(赵 戈 摄)

7月30日,在肯尼亚拉穆港,工作人员在中国交建“粤工桩11号”施工船上工作。(陈 诚 摄)

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3万公里,跃居世界首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1万公里,规模以上港口万吨级泊位达2317个,位居世界第一。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18个,通用机场300余个。一系列数字证明,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打通交通大动脉至关重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交通建设奠定了总的基调,中国正站在交通大国这个新的起跑线上,不断“脉动”,迈向交通强国。

国家规划

均衡创新双驱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经的感慨。12月6日,随着西安至成都的高铁顺利通车,“天堑变通途”。西成高铁穿过横亘在四川与陕西两省之间的秦岭,2012年开工建设,历时5年。

西成高铁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连接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新通道。西成高铁的通车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缩小东西部铁路基础设施差距上意义重大。

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运行。这是一项“超级工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装箱码头,一共有7个大型深水泊位,远期年吞吐能力可达630万标准箱。洋山港四期的建设代表着中国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变的信心与能力。

随着北京新机场的建设不断推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成为中国空中交通建设的远景目标。状如海星的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有超过70个机位。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20年北京新机场将建成投入使用,到2030年,北京将打造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空铁联运、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

西成高铁、洋山港四期、北京新机场都是近些年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它们的建成使用将会带来中国交通在基础设施和装备服务上的提升,不仅能够平衡区域之间交通建设的差异,还能够促进解决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完善中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之外,中国还不断通过创新来推动交通的发展。

如今,共享单车遍布大小城市,网约车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催生的新业态展示出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此外,C919大型客机、振华港机、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自主研制的交通运输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管理创新是中国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新的推进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政策、规划及标准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成为全球首个关于网约车的法规。8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全球首部关于共享单车管理的全国性管理规定。中国交通管理正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惠及全球

工程神话中国造

12月16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郊区,天气晴好,由中企承建的内罗毕集装箱内陆港正式移交并启动运营,人们载歌载舞地庆祝,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对中国的坚定支持表示感谢。

这个内陆港是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和东非铁路网的配套工程。同样由中企承建的蒙内铁路早在今年5月就已建成通车。据中国路桥肯尼亚蒙内铁路运营公司总经理黄金灿介绍,蒙内铁路运营半年来,已累计发送旅客63万人次。“我现在可以经常带我的家人一起坐火车去蒙巴萨旅游了。”内罗毕的一名司机罗伯特说。

蒙内铁路将内罗毕到蒙巴萨的运输时间由原来的10小时缩短到4至5小时,货运成本将下降79%,商务成本将下降40%。这只是中国在非洲承建的众多“工程神话”中的一个项目。中国在非洲近年的交通大发展中功不可没。

其实,不只是非洲,翻开一张世界地图,在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中国交通建设者的身影。

中国在欧洲承建的首个大桥工程��泽蒙大桥联通了多瑙河两岸,被誉为“中国桥”;科伦坡港南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成为整个南亚区域港口行列的新亮点。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国交通建设惠及全球提供了重要的舞台。陆路上,开往欧洲、中亚的列车穿梭不停,中国承建的海外铁路项目也帮助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联动、共同发展。海路上,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项港口项目,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都留下了中国建造的印记。

除了桥梁、港口、铁路这样的大型工程,中国共享单车也在为全球用户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ofo小黄车已入驻全球20个国家超过50座城市,摩拜单车也正为全球超2亿的用户提供着700多万辆智能共享单车和每天3000多万次的骑行。

相关工程的建设还推动中国标准加速走向海外。蒙内铁路就是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建造而成。今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港口、桥梁、航道、公路、铁路、隧道等基础设施,不仅是“中国制造”,还将打上“中国智造”的标记。

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巴基斯坦前驻中国大使马苏德・汗曾撰文夸赞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海外创下的工程神话,他认为,中国所承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真正惠及当地民生,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崭新蓝图

四个着力促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先行。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许多指标走在了世界前列。站在交通大国的新起点上,中国正奋力向建设交通强国迈进。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表示,对交通强国的认识有两个角度。一是“自身强”,即交通应当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软实力,全面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强国家”,即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应度和引领性,能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能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服务性作用。

就目前看来,中国基础设施规模有待扩大,综合运输水平有待提升,物流成本有待降低,出行品质有待改善。为此,中国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四个着力点:推动基础设施联网优化、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

例如,《“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其组合效率将大幅提高,为提高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提供支撑。”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说。

12月12日,郑州市首单“多式联运”进口肉类食品到达河南省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这批冷冻猪肉自加拿大装船、青岛港中转后直接运抵郑州铁路中心站,经海、铁、公联运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

管理创新形成新的合力。这种跨境生鲜从国外到国内高效衔接,打破了不同交通方式间的障碍和壁垒,大大提升了运输服务的品质。中国铁路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松英说,“多式联运的优势在于通过使用标准化运载单元,实现跨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快速转运。”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交通强国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正发力实现之。(张一琪 叶 子)